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杨克礼团队关于树突状细胞的研究结果在经典免疫学杂志JEM发表

发布人:贺素磊

         近日,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杨克礼课题组揭示了树突状细胞在抗病毒,细菌和肿瘤反应中的新调控机理。研究结果于2019年7月1日在线发表在经典免疫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JCR一区,IF=10.89),题为 “Thioesterase PPT1 balances viral resistance and efficient T cell crosspriming in dendritic cells”。 该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首次阐述了棕榈硫酯酶PPT1通过控制溶酶体pH 值来平衡树突状细胞对病毒的抵抗能力和T细胞交叉激活功能。该研究由中山医学院研究者自主完成,杨克礼教授(Cliff  Yang)为独立通讯作者,欧鹏举博士为独立第一作者,中山医学院以及教育部热带病重点实验室为第一/通讯作者单位。
        交叉提呈 (cross-presentation) 是一种指导CD8+ T 细胞消灭胞内病原体及癌细胞的重要机制。杨克礼课题组发现,棕榈硫酯酶(PPT1)在具有交叉提呈功能的树突状细胞亚群cDC1中高表达。团队意外的发现,PPT1缺陷小鼠对病毒感染能力下降,但是对肿瘤和胞内细菌清除能力明显增强。怎么样解释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表型?杨克礼团队进一步发现PPT1可以通过影响vATPase在溶酶体的定位来调控pH,维持吞噬体内的酸性环境。在稳定状态下,PPT1高表达,吞噬体保持酸化,造成病毒灭活;在激活状态下, PPT1迅速下调, 吞噬体碱化,抗原降解减少,交叉提呈能力增强。PPT1就像一个开关,cDC1先打开它对付病毒,然后关上它增强抗原提呈
        基于这个新机制,杨克礼团队测试了PPT1抑制剂,并发现此类药物可以增强抗原特异性T细胞杀伤功能,促进患病组织的归巢和TRM形成,对细菌感染和肿瘤具有良好治疗效果。该研究为肿瘤、耐药细菌感染、慢性病毒感染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杨克礼教授于2015年入职中山医学院,一直从事树突状细胞激活T细胞的机理研究。本课题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项目,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创新团队,国家自然基金委面上计划,中山大学等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jem.rupress.org/content/early/2019/06/28/jem.20190041

1

(初审:谭勇,审核:王斌,审核发布:吴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