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路漫漫:一键回溯中山医发展史chapter1

发布人:关芊璇

医路漫漫:一键回溯中山医发展史chapter1

 

A:开学时的院长第一课提到了我们中山医的历史,我特别想深入了解一下,但历史书又太枯燥了,怎么办?

B:没关系!为了记录中山医的发展史,传承“救人救国救世,医病医身医心”的大医济世精神,学院学生媒体中心推出 “医路漫漫:一键回溯中山医发展史”特别企划。

C:本栏目通过查阅历史资料、采访多位中山医教授学者,回溯中山医发展征程。我们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内容吧?

 

Ⅰ  眼科医局,是梦开始的地方。
Ⅱ  中山医一代宗师,开拓新中国医学教育事业。
Ⅲ 沐浴对外开放之风,中山医打开国际视野。
Ⅳ 专访匡铭院长:AI时代来临,中山医精神有变化吗?
Ⅴ 专访高国全教授:教学促发展,人才展芳华。
Ⅵ 专访孙宏钰教授:无声证词,法医学系的荣耀征程。

 

眼科医局,是梦开始的地方

在鸦片战争开启的中国近代,以科学为基础的西方医学为中国医学及其教育传授方式带来根本性改变,中国医学史翻开新的篇章。

1835年11月2日,眼科医局成立。开诊初期病人很少,但由于医术高明且免费为贫穷患者治病,求医者日益增加。在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眼科医局历经多次停业与复业,并不再局限于眼科,而是综合性医院。1859年5月,眼科医局重新开业,定名为“博济医局”。由于博济医局业务发展甚速,原有病房容量不再适应日益增多、慕名而来的病人,新址(今孙逸仙纪念医院现址)于1866年建成并开诊收治病人,并正式定名为“博济医院”(The Canton Hospital)。

图:博济医院仁济街前门

 

博济医院(前身为眼科医局)是中国近代第一所西医医院,它对近代西方医术传入中国起到先导作用,对中国西医科学和西医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施行中国首例眼疾手术;以氯仿麻醉施行中国首例剖腹切除卵巢囊肿术;该院美籍医生关约翰(Jhon M.Swan)施行的剖宫产术是中国的首例,在我国近代医学科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至博济医院创立百年(1935年),总共为200多万名病人做过治疗,受外科治疗者达到20万人,占总数的10%。

图:1847年首次在中国应用乙醚麻醉施行外科手术(图为广州博济医院手术室)

 

博济医院于1866年开办医学堂,创建中国近代第一间西医校——博济医学堂(后发展为岭南大学医学院),开始系统授课、见习和实习,培养医学人才。博济医学堂开班初时只有男生,1879年,应真光女校学生的请求,接收2名女生入学,开创中国培训女医生及男女同校的先例,推动教育公平与机会平等的发展。

1886年,孙中山先生从香港中央书院毕业后,以“逸仙”之名,心怀“以学堂为鼓吹之地,以医术为入世之媒”的志向就读于博济医学堂,并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在此期间,他探索前沿发展的医科科学,广泛研读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等方面的书籍。他推动学校制度优化,建议男生参加妇科的临床实习;他医术高明,学贯中西,尽心尽力对待每一个病人,在民间有良好的口碑;他心系家国与人民,胸怀责任与担当;他发展革命,常往来于香港澳门之间,与志同道合之人聚焦时事政治,针砭时弊、指点江山,为实施革命抱负鞠躬尽瘁。

图:孙中山先生在博济医院求学期间居住过的哥利支堂十号图:孙中山先生求学时与友人合照图:“孙逸仙博士开始学医及革命运动策源地”纪念碑

 

1908年3月1日,中国第一间“民办自教”的西医学堂——广东光华医学堂开学了,后发展为广东光华医学院。1909年,广东公医学堂创建,学制4年;后于1924年8月改称广东公立医科大学,学制改为6年;1925年7月并入国立广东大学;1926年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广东大学医科改名为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1953年8月,开云手机在线登陆入口、岭南大学医学院(前身为博济医学堂)率先合并组成“华南医学院”。1954年8月25日,广东光华医学院并入华南医学院,至此三校合一使命完成。1957年3月,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学校改名为“中山医学院”;1985年,改名为“中山医科大学”;2001年,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合并为新中山大学,并成立“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图:1918年3月,广东公医学堂百子岗新院(即现今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所在地)落成并投入使用。医院几经发展,现在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高悬义壶济贫苦,为国为民献终身”。如同中山先生一样,一代代中山医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率先垂范、实践力行,铸就中山医“救人救国救世,医病医身医心”的大医济世精神,形成了“三基三严” (“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密的工作方法、严格的工作要求)的优良教学传统和“基础厚、能力强、后劲足”的人才培养“中山医”特色和优势,中山医学院成为了原卫生部直属的六所全国重点医学院校之一。

图:孙中山纪念像和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行政办公楼

 

医之大者,为国为民。中山医始终秉持为病人服务,严谨求实的准则,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新环境,勤学知识,勤练本领,兢兢业业,以人为本,护航生命之舟;始终坚持以名师培养名医,重视老师言传身教,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基础知识储备,规范临床培训,努力将每一处细节都做到完美,体现出对病人认真负责、对科研精益求精、对教学郑重其事的态度。正是这厚重的历史与红色基因,在光阴荏苒中历久弥新,铸就中山医医魂。

图: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医学博物馆

 

A:原来中山医学院和孙中山先生还有这样的历史故事,真是太吸引人了!

C:是呀,下期还有被誉为中山医学院一代宗师的著名医学教育家等您揭晓!

B:更多精彩内容陆续发布中……敬请期待!

 

医道传承,薪火相继

奋进中大,弦歌不辍

追寻往昔记忆,赓续红色基因

回溯中山医发展之路

向新征程献礼!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中山大学医科史鉴录》;《细说孙中山》;《中山大学校史1924-2004》;《文汇报》-从“医人”到“医国”;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院开云(中国)-【中央电视台▪第四套】孙中山的从医生涯;中大青年;羊城晚报,逸仙往事 | 学医和从医时期的孙中山;光明网-《光明日报》-医病医身医心 救人救国救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云(中国)-【医师报】专访;中山大学公众号-逸仙往事 | 孙中山先生与中山大学的情缘。

 

(原文链接:“中山医学院”公众号:医路漫漫:一键回溯中山医发展史chapt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