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守护生命之腺——中山医陈春宇校友寻访录

发布人:关芊璇

百年荣光,桃李争芳。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医学生从中山医走出,积极投身祖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建设与发展,赓续中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医魂薪火相传。在中山大学百年华诞之际,本期让我们与陈春宇校友“面对面”,共同见证世纪中大,山高水长!

 

校友简介

陈春宇,中山医学院2005级临床医学八年制校友,外科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师从我国著名胃肠外科专家何裕隆教授、林锋教授,擅长胃癌、结直肠癌、胃肠间质瘤、肥胖减重代谢外科等良恶性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及综合治疗,以单孔、减孔腹腔镜为技术特色。在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医学会、医师协会中任职,广东电视广播电台《名医面对面》节目特约专家,2022年度天河奥体方舱抗疫先进个人。

陈医生在访谈中

“面对临床难题时,医生和医疗团队往往需直面复杂的挑战,这既要求他们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实操技能,又需具备高度的专业判断力与应变能力。”在聊起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时,他便如同打开了知识宝库,滔滔不绝,与我们分享专业见解与丰富经验。这是我们初见陈师兄的第一印象。

 

1 足履实地 行医济世

“病人众多,多救一个或少救一个,或许对我的职业生涯影响不大,但每坚持一次、每向前一步,都有可能挽救一条生命!”师兄分享了两个临床案例,向我们深刻地阐释了“学以致用”的智慧及“敬畏生命”的真谛

其中一例,是一位年仅30岁被初步诊断为直肠癌的青年。陈师兄十分敏锐地将患者的症状与帽状息肉联系起来,尽管两者在形态特点与临床表现上高度相似,但他综合考虑了患者的婚育状况及活检结果,通过广泛查阅文献,反复论证,最终决定摒弃传统的手术方案,转而采取单纯的药物治疗手段,奇迹般地使患者的肿瘤完全消失。另一案例,则展现了陈春宇师兄在面对消化道穿孔且高龄、感染严重的老年患者时的果敢与担当。即便患者及其家属已近乎绝望,但陈师兄仍坚持与患者深入沟通,倡导积极治疗,并成功说服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手术方案,最终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陈春宇师兄深刻诠释了“你若性命相托,我必全力以赴”的崇高职业精神。

 

2 不畏险阻,风雨兼程

医学的道路布满未知与挑战,但正因为这些挑战,医者方能不断成长,砥砺前行。回望医学之路,陈春宇师兄建议师弟师妹们:要永葆不畏险阻的精神!他说:“在临床实践中,遭遇难题是常态。面对挑战,我们应当以临床问题为核心,贯彻循证医学理念,深入钻研文献,为患者提供最为有效的治疗途径。纵然成功是偶然,失败是常态,作为中山医人,我们要挺膺担当,因为我们是老百姓心目中生命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最让陈师兄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单孔、减孔腹腔镜技术,面对年轻医生缺乏大团队和固定助手的困境,他勇于克服困难,在继承传统腹腔镜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用需求更少、培训周期更短的人力为病人提供更微创、康复更快速的治疗方式。“不是每个人手上都有一副好牌,学会把手中的烂牌打好才是技术和人生常态。”

 

3 前人之火,伴我前行

寻访尾声,陈春宇师兄强调,在前行路上,中山医学子们应不忘初心,牢记“救人救国救世,医病医身医心”的医训。他还鼓励道,“师弟师妹们应当深入学习并借鉴优秀医学前辈的感人事迹,从中汲取不竭的精神力量,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传承并发扬前辈们无畏艰难、拼搏奋斗的精神,以日益精湛的医术和深切的仁爱之心,赓续前人之火,照亮医学前路之光。”

在平衡学习和科研方面,陈师兄分享了心得:“科研应当在学有余力时进行,基本课程学习是基础,只有把基础知识学扎实,科研才能游刃有余,本科阶段千万不能因为科研而耽误本该努力的基础课程学习。”

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专业,陈春宇师兄则强调了中山医的优良传统:“我们在研究生选择专业之前,本科阶段会经历预见习、见习、实习、科研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充分的临床和科研接触机会,以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陈春宇师兄与寻访队员合影

 

扬世纪中大精神

寻校友足迹,听在校回忆;

聊成长经历,谈人生感悟;

展优秀校友风采,为世纪华诞献礼!

让我们一起

向优秀校友学习!

今年是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

@中大校友 @中山医校友

您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还好吗?

我们期待听见您的故事!

 

(原文链接:“中山医学院”公众号:以匠心守护生命之腺——中山医陈春宇校友寻访录